(整篇字数:7000+ 预计阅读时间:30分钟)觉得有用的,收藏一下,别到时找不到
这篇文章的起点,可能要从挺久之前,狗哥跟我的一次讨论说起。当时他想通过保险丝对系统的最终声音表现进行一些调整,可是苦于头绪略少,于是我俩聊到了机丝、聊到了HiFi级别的高价丝,期间聊到了SIBA的丝,他表示出对这个丝“声音”上的疑惑,而我表示出对这个丝“身份”上的疑惑,最终他得到了一些他想要的讯息,而我便带着跟他讨论时的一些启发和观点,开始了我的探索旅程。
在讨论“保险丝”这个玩意儿之前,我想先说说这是个什么东西。“保险丝”,归属于“fuse”大类之下,中文亦可称为“熔断器”,全称“电力熔断器”,是一种直接装配于电路之上或者安装在熔断器底座中的“防过载装置”,其作用是“当电流超过规定值时,以本身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断”,是起到保护电器不被过大的电流冲击而导致损毁的作用。根据实际使用环境不同,其尺寸分为诸多种,用于PCB电路板的微型贴片熔断器、常见于各种电器以及HiFi器材的5*20mm规格、常见于功放的6.3*32mm规格以及在更大电压和电流环境中使用的大尺寸规格,依实际使用的电流数,亦会分为0.5mA、1A、3.15A等,除了基本尺寸及电流数,另一个保险丝的重要参数,便是熔断速度,有T熔断即Time-Delay延时熔断(俗称慢融丝),F熔断即Fast快速熔断(快熔丝),除了常见的这俩种之外,根据需要的熔断响应速度,还有FF、aR和uR熔断,即超快熔断,熔断响应速度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判断,“尺寸”、“电流数”和“熔断速度”构成了保险丝的三大主要参数。而在HiFi领域的各种器材中,小小的保险丝被赋予了各种属性,因为位于交流电进入器材本体内的最后传输环节,也可以说是器材输入交流电的前端环节,这个小小的玩意儿除了有时会被赋予与其身材不符的售价之外,更多的应该是“究竟对声音有多少的影响”了。
说完了这个小东西的基础认知之后,回到我自己这边。在结束了交谈之后,我先对于我俩争议最大的“SIBA”着手调查,想了解一款“工业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上官网去寻找datasheet,然后根据型号和以往的外观改变,来判断这个产品的来源是不是正常。我之前也跟身边的朋友推荐过大多数人购买的这款siba的丝,但是最终的调查结果。。。我只能向各位抱歉,我之前欠考虑,成为了“假冒产品”的帮凶,对不起!

好在卖家“很贴心”得在淘宝上给出了整根丝非常详细得各角度特写,从陶瓷外管上可以看到“siba”的品牌,179200型号,各种认证标识和导体的方向性,而且两端的金属帽是抛光处理的,显示出很高的亮泽度,这与我之前购买过的这款丝也是一致的,请记住这些特征,接下来的文章要考!
我在查这款丝的身份的同时,也在非特殊条件下所能浏览到的各大购物平台寻找保险丝,主要的目标是“每根的售价不超过一顿早餐,越15-20元”、“易于购买供货稳定”、“正规货源且与品牌datasheet符合”,抱着这三个基本准则,我去询问了身边很多烧友,甚至是一些品牌的主事人,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以下三款丝:SIBA 179200系列、力特239系列、舒特SMD-SPT系列。

SIBA 179200系列:德国品牌,产地未标注,T熔断,售价15元/根,盒装,一盒10根,工业用途,10根起售,建议与小伙伴拼单购买,可同尺寸同型号多规格混卖。
力特239系列:美国品牌,产地china,T熔断,售价0.3元/根,袋装,一袋100根,工业用途,1根起售,俗称“力特螺旋丝”。
舒特SMD-SPT系列:瑞士品牌,常见产地IN(印度),T熔断,售价12-15元/根,常见为零售,1根起售,实际为圆盘装(1000根)和袋装(100根),烧友口中的“舒特镀金陶瓷管”,国内最早由商家炒作而大热的“HiFi平价保险丝”。
我相信很多烧友看到这里,肯定心里在想“我们又不是来考电工证的!管你保险丝基础理论如何?”或者说“我们又不是搞采购的,管你型号和系列是什么”,最终就是一句话“声音到底怎么样!!!”
我当然也很好奇这些,当然试了!相关的器材是:老叶SpacEND one晶体管耳放,同品牌zero电子管动圈耳放,老虎鱼USB处理器及老虎鱼线性电源(35W、50W和120W,对!我有三个!)。
叶老师的器材统一使用的是力特239系列的丝,而老虎鱼的器材是力特215系列陶瓷管慢融丝和舒特SMD-SPT系列镀金管混用的,为了方便对比和具有参考性,统一换成了匹配电流数的力特218系列,也就是“玻璃管力特”,基于最常见的“鸡丝”来对比手头三种丝的区别。

力特218系列:玻璃管力特,鸡丝中的“拉胯鸡”,再常见不过的附带保险丝,用一个词形容,“能听”,仅此而已,声音质感粗糙,胜在“声音不会很偏”。
力特239系列:螺旋丝玻璃管,同为力特出品,比起218系列而言,中频的质感较为浓郁,减少了高频的“尖锐感”,中低频的密度及厚度增加,声音质感依然有力特独有的“粗糙”,但明显弱于力特218系列。
SIBA 179200系列:万能SIBA,在力特218系列“声音不会很偏”的基础上,声音的质感不会粗糙,声音透明感略占优势,不具有明显的染色,整体声音端正而扎实,也因为过于端正,会揭器材的“老底”。
舒特SMD-SPT系列:被吹了很多年的“万金油”,声音质感柔顺,但许多烧友吐槽的“声音很糊”是其特质亦是缺点,透明感和解析力均处于劣势,听感优势建立于前面所提的劣势基础之上。
我相信以上这段结论,是看这篇文章的很多烧友小伙伴最想知道的东西,特别好奇这个结论的小伙伴,看完之后就可以选择退出了,因为接下来就是很“玄学”的部分了。
还记得开头的时候提到的充满质疑的“SIBA纯银丝”么?售价12元/根,看似非常合理,然后随着深入的调查之后,这款商品的疑点越来越多,首先SIBA于1990年收购了位于多特蒙德的ELU,在10年前,也就是2010年左右就已经不再采用“管身印字”的方式来标注5*20mm小管了,这种印刷标注方式只存在于更大尺寸的fuse上,而且SIBA跟其他fuse品牌一样,是针对工业的,那么线身上是不会标注HiFi界常见的“导体方向”,因为在工业领域,只有“通”和“不通”俩个情况,不存在什么保险丝导体方向究竟是怎么放的,那么这款纯银SIBA丝的印刷就显得“画蛇添足”,另外SIBA一贯采用的是“合金端帽”,datasheet内不存在这款丝所具有的“抛光银端帽”的情况,详细的见下面我手头的SIBA 179200的图片。


至于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一款确实是在差不多10年前出现的HiFi保险丝,却和SIBA这个品牌有点关系。

先从这个照片论证一点,10年前确实存在5*20mm的管身印字的SIBA保险丝的,因为这张图片没有彻底撕光贴纸,因此管身上是否有其他标记不得而知,但从SIBA的黑框LOGO来看,跟那款大热的“纯银SIBA”又明显不同,由此我提出我的质疑:
1.10年前的SIBA丝是否还能存在如此充足的不同电流数的货源?
2.诸多烧友购买之后,为何我看到了有烧友反馈“管身印字与照片不符?”
3.假如这款“纯银SIBA”不是10年前的正统SIBA产品,那么这款丝由何人制作,又为何如此包装?
假如有知情者,或者商家看到,望告知,不管结果如何,我感觉这已经不是“声音好不好”的问题了,而是关乎到每个购买这款“SIBA纯银丝”的烧友手中器材安危的问题!
再聊回上面那张SR20揭开贴纸之后里面是SIBA的图片,看似搞笑,甚至“科学党”此时要大骂诸多烧友交“智商税”了,但事实究竟是怎样的?SIBA的datesheet中除了所有的普通工业丝之外,在179200系列下面还有一个分类,“179200 SMD”,与普通的179200的区别在于“管身上印有蓝色SIBA LOGO”和“端帽似乎为镀金”,那这个又是什么?

在179200 SMD的品类最后一行,附注了这么一句话“Weitere zylindrische Sicherungen als SMD Version auf Anfrage /Further cylindrical fuses as SMD version on request”,翻译过来即为“根据要求提供更多SMD型圆柱形保险丝/根据要求提供更多SMD型圆柱形保险丝”,这个说法,也让我想起了多年以前某位大烧曾说过“SIBA是世界的FUSE工厂,90%的HiFi保险丝出自SIBA”,是不是这个说法和这个品类正印证了这个说法?我便开始了更深入的研究!
PS:我在帖子发出之后跟烧友的沟通中忽然发现了一个要点,您再翻回去看看,舒特的型号是什么?为什么有三个字母被我标红了?看完这个附注,是不是忽然间想到了什么?舒特的datesheet里是没有这个型号的,只有SPT和FST,对应的是陶瓷管T慢融和玻璃管T慢融,那这个“SMD”前缀,是什么?看到这里的小伙伴是不是忽然之间恍然大悟?
美国第一线,即烧友常说的“SR”,其实素来是有使用SIBA作为基底的习惯的,哪怕到现在的SR orange和SR purple都是用的SIBA作为基底,但品牌方对SIBA的基底会进行端帽重新电镀和冷冻等处理,让最终成品有不一样的声音表现,亦不排除SR本就是采用了SIBA的SMD定制fuse作为基底,那各个部件通过不同程度的定制,哪怕披着SIBA的皮,也有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产品。同样采用工业fuse作为基底再处理的有AM(audio magic),他们用的是力特的218系列作为基底,但AM的处理手法显得更粗暴一些:拆了,重新装导体和导电介质,然后再组装起来。这些品牌的关系有点类似于音乐丝带跟molex,这些小作坊不可能自己开一条流水线用来生产fuse的材料,那么选用有各种认证和质量保障的工业丝,然后进行再加工明显要靠谱得多。不管力特、SIBA还是舒特,在他们官网上都会有“Customer”这个选项,至于想SIBA这样很实诚得把定制做进datesheet里,可能也是德国人一贯的做事态度吧?!
最后是我在折腾平价工业丝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实践出来的一些实际情况,来解答几个困惑烧友的问题:
1.保险丝到底有没有方向?
我很明确得表示,“保险丝是有方向的”,不管是工业丝还是HiFi丝,都有一个方向的听感会优于另一个方向,HiFi丝会贴心得标注方向或者说在管身的标签上有一定的提示,譬如“顺着标贴文字的方向”之类的,但工业丝大多数都是光溜溜的,怎么辨别方向?看端帽,大多数工业丝的两头端帽上的文字是不同的,根据这个来判断到底哪头是哪头。
2.工业丝的方向有没有泛用的判断方法?
答案是:没有!起码手头三个品牌的工业丝,通过端帽来判断方向是可以的,但他们之间的方向性是不一致的,譬如力特不管239系列还是218系列,都是带品牌LOGO的那头在火线,而SIBA则是反过来的。
3.保险丝方向放反了之后有没有统一的声音表现方式来判断放反了?
答案是:大多数未处理的工业丝,有泛用的声音表现方式;但经过处理的HiFi丝,没有!三款工业丝,不管是什么品牌,放反了的情况下,都会出现一种“声音较为拘束”的情况,主要表现是低频的氛围感收紧、中高频结像缩小,但各自又有些许不同,譬如力特的丝放反了,高频会很尖锐,而SIBA的丝放反了,高低频两端的延展性会变差,可是前面提到的“声音拘束”的情况都有出现。至于HiFi丝,手头经手的并不多,却出现了各自的情况,有些放反了之后声音并不拘束,反而很厚润,可是两端延展性明显很奇怪;有些则是放反了之后结像急剧收缩,解析力空前可怕,但听感极为不适,但反过来之后听感明显就舒适和宽松了很多。
4.保险丝既然有方向,那机器附带出来的机丝是不是都是放得正确的?
答案是:没个定数,我目测下来是五五开,甚至可以说。。安装师傅随手装的!
5.那是不是机器一到手就要检查一下保险丝是不是放正了呢?
我的建议是:假如您购入的机器采用的是带保险丝底座的电源座位,撬出来看一下吧,反正重新放一放方向,不会影响保险丝的作用,而且不影响保修,至于那些入手的机器是内置保险丝的小伙伴。。。我建议就不要较真了,拆开机器就为了看下保险丝是不是放正了,大概率丝是正的,你的保修是没有的
6.舒特号称自己的丝没有方向,是真的么?
答案是:假的!舒特也是有方向的,但舒特也是我试到现在最艹蛋的丝,因为俩头端帽上的标记是一模一样的,我根本无法判断哪头是哪头,所以每根舒特都要上机去测试,而且舒特的保险丝有一种特质,假如是新的丝,无论怎么放,声音都是一模一样的,但在通电20-30分钟之后,正反的区别就会开始显现出来,通电时间越长,差异越明显,所以我试每根舒特丝的时候是最痛苦的,也希望大家看在这份苦力上,嘴下留情!
7.保险丝三要素对声音有什么影响?
重新复习一下保险丝三要素:尺寸、电流、熔断速度。尺寸各位也没法改变的,机器原带的保险丝是5*20mm规格的,您也没法把6.3*32mm的丝塞进去,而至于“电流”确实是很多烧友借助保险丝来改变声音的一个因素,有没有泛用性的改变?有!电流数越大,声音底盘越往下,声音越粗,这就是通性,但是这么做的代价就是失去了保险丝的“安全性”,因为当大电流超载的情况下,保险丝不会再熔断了,也就是说大电流的冲击将直接打坏您的机器,这种改变是有得有失的,自己衡量一下吧?至于熔断速度,也有一定的通性,但会根据保险丝是不是经过处理而改变,一般的情况下,F快熔的保险丝所呈现出来的声音,会比T慢融的保险丝更迅速,说直白一些,就是感觉解析力会有提升、透明度增加、结像收紧。
8.常见的保险丝有陶瓷管和玻璃管之分,俩者有没有什么区别?
答案是:有的!这个方面我至今也未能彻底摸透俩者之间的联系,但会有一些俩者之间差异的共性,另外还涉及到另外俩个方面:“是否填充介电材质”和“导体绕装方式”。先来说说管体的区别,倘若是同一家工业丝品牌或者工厂出产的同规格保险丝,一样的电流数一样的尺寸,俩者之间只有管身材质的区别,那么玻璃管的那个型号会有更好的声音通透度和更好的高频延展,而陶瓷管的型号会具有更好的声音润泽度和更厚密的听感,这是比较有共性的。另外后面的俩个因素,很少会出现在通售的工业丝上,填充了介电材质的保险丝往往容易拥有更悦耳的高频特性,但处理不当容易使能量感往中高堆积,让耐听度降低;而绕装方式会比较特殊,现在我见到的可肉眼确认的特殊绕装方式,只有力特239系列的螺旋丝和AM的前旗舰采用双股细导体,力特239系列因为更密更长的导体绕装在尼龙棒上,比起力特218系列透明管更厚润的听感是否因为这个因素而改变还有待考证;AM的前旗舰采用的双股细导体带来的细腻厚润的听感确实比起现旗舰单股粗导体的澎湃有力而言更得烧友喜欢,可是因为组装过于繁琐且良品率低,前旗舰也因此停产了。至于更多的信息,我只能给出我的头绪,更多的细节我也还在挖掘,实在抱歉
调查方向:谐振系数、电荷反射、导体长度、导电系数
9.通常的说法是“换HiFi丝要比原机电流数大一倍”,这个说法合理么?
答案是:看情况!原机是T慢融的,在更换F快熔的时候,建议是要比原配的T慢融采用更大的电流数,并不是为了得到上一条说的“更厚重的声音”,保险丝的对熔断速度的不同响应速度,是根据电流来判断的,打个比方:原机是T慢融1A的保险丝,那么当机器负载在短时间内达到1.2A时,保险丝是不会熔断的,但机器的电流在达到1.5-1.7A时,会瞬间熔断,T慢融是能短时间承载超过自身电流数限制的负载的,但是承载的时间和实际通过的电流数成反比,电流越大,熔断速度越快;而这个情况到了F快熔这边,额定1A的F快熔保险丝,在通过电流达到1.1A的时候,可能就会瞬间熔断,更别提1.5-1.7A的瞬时电流了。那么这个情况到了实际使用时,是怎么样一个情况?很多机器在上电的一瞬间,也就是“打开开关”的一瞬间,瞬时电流可能是额定功率的数倍,因为我手头的排插自带了一个表头,可以看到排插上的用电器材实时的情况(每秒刷新),以实际情况来说,我的zero电子管耳放,实际运作功耗是75-80w(瓦),电流是0.3-0.5A(安),但是在上电的瞬间,电流可以到达1.7-1.8A,反观功率其实是缓缓上升的。原机是T慢融的1.25A力特239螺旋丝,我在更换其他工业丝的时候,基本会采用1.25A这个电流数进行平替,因为这样才能做到尽量排除其他影响因素来判断丝的生硬,但是我在换HiFi丝的时候,倘若标注是T慢融的,有1.6A这个档位的话,我会选择1.6A的,这是出于声音和安全性的一个平衡有,因为天知道厂商后续对这根丝干了什么,万一承载电流没那么大,上电的一刹那,保险丝就没了;但假如想换的丝并不知道是T慢融还是F快熔的,或者说明确表示是F快熔的,我会选择2A的档位,因为瞬时电流是1.7-1.8A,肯定不会触发2A的熔断界限,不然我上电的一瞬间,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上千的毛爷爷就瞬间没有了。各个商家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减少各种纷争,所以统一建议“比原配的保险丝电流要大一倍”,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妥协后的说法吧。
10.HiFi丝跟工业丝究竟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值得去画这个价钱购入HiFi丝?
这个我没法给出基于我个人的主观断定,每个烧友的消费层次和消费欲望都不同,消费能力也不同,我只能聊聊他们之间的区别。工业丝有哪些特点?实惠、安全、靠谱,这三点是工业丝最大的优点,但它有没有缺点?存在优点就肯定有缺点,说穿了就是“声音不够HiFi”,因为工业丝都有一个特性“声音不会很偏”,哪怕糊得像舒特一样,其实声音也没有非常得极端,但是这也造成了工业丝在“改变声音表现”方面,肯定是做的不到位的。但纵观HiFi丝,从相对较为廉价的HiFi-tuning到高价的PH0和brimar,随着价位的提高,其声音的特性越为明显,甚至到了“一丝定生死”的程度,这种剧烈的变化性,在烧友眼中可能是“很愉悦”的,因为当毛爷爷花出去之后带来的正反馈能刺激得多巴胺都喷出来,可是从全局性来说,这种变化真的非常得主观。每个品牌在设计一款产品的时候,绝对不可能是塞一颗天价HiFi丝进去调整的,也不可能基于天价HiFi丝来做最终产品的定版,最终的声音表现全都是基于平价的工业丝,因为不管从成本还是品控来说,工业丝无疑是最稳妥的选择,谁都不想机器到手一上电就烧保险丝吧?而且越是天价器材,这种趋向越严重,身边诸多拥有重磅级系统的烧友都是一圈保险丝玩下来,乖乖挖出原丝塞回去,因为换到最后,他们都不认识这是他们这个品牌的器材所拥有的的声音了。好像有些扯远了。。。HiFi丝究竟有哪些特性?比起工业丝,随着价位提高带来的是透明度和细节揭示力的增长,同时带来的还有各个品牌对于三频分布的变化以及高低两端延展性的增强,这些都是在工业丝上没法得到的,因为工业丝绝对不可能在十几块的价位里给你端帽多层电镀、也没法给你导体深度冷冻、也没法做到定制稀有金属导体,就跟入门HiFi器材和Hi-end器材去比拼素质的同时还要去PK声音表现的素养一样。至于想不想换、该不该换?丰俭由人,自己决定吧!但切记我之前提到的更换保险丝时要注意的问题,别到时一上电,电源一亮一黑,毛爷爷跟你say goodbye,到时别说多巴胺了,可能直接气得尿都要喷出来了
在你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挑选出来的这三种丝,可能已经在熟悉的烧友小伙伴手里了,我也很期待他给我的反馈,最近论坛里出现了好几篇关于保险丝的文章,也并不是想蹭热度,而是某些不可抗因素导致我的内容难产了,至于只是一句话带过却不跟各位烧友小伙伴解释清楚的推荐。。实在抱歉,起码我做不到!

以上就是我憋了好久才凑出来的内容,之所以很久。。。是因为前阵子魔都停摆了,我想下手买保险丝都没有办法,只能瞪着购物车和订单干着急,也希望在平价保险丝里寻找目标的小伙伴能从这篇文章里得到一些启发,另外最后的最后,我寻求一下大家的帮助,在工业丝领域还有另外俩个品牌我很敢兴趣,一个是法国的farrez mersen,简称“罗兰”,我有幸听过这个品牌大尺寸的保险丝,印象比较深刻;另一个是bussmann,是美国的品牌。假如有这俩个品牌稳定且备货齐全的货源的小伙伴,希望可以私信我,万分感谢!!
本文参考官方datasheet:
SIBA:
https://siba.de/upload/Downloads/kataloge/SIBA_GSS_Katalog_2020.pdf
Schurter:
https://www.schurter.cn/content/download/676806/13553636/file/Product_Overview_Fuses.pdf
LittleFuse:
抱歉,没有下载地址,web页一个个品类列着,每个型号点进去看各自的datesheet
https://www.littelfuse.com/products/fuses/cartridge-fuses/5x20mm-fuses.aspx

这篇文章的起点,可能要从挺久之前,狗哥跟我的一次讨论说起。当时他想通过保险丝对系统的最终声音表现进行一些调整,可是苦于头绪略少,于是我俩聊到了机丝、聊到了HiFi级别的高价丝,期间聊到了SIBA的丝,他表示出对这个丝“声音”上的疑惑,而我表示出对这个丝“身份”上的疑惑,最终他得到了一些他想要的讯息,而我便带着跟他讨论时的一些启发和观点,开始了我的探索旅程。
在讨论“保险丝”这个玩意儿之前,我想先说说这是个什么东西。“保险丝”,归属于“fuse”大类之下,中文亦可称为“熔断器”,全称“电力熔断器”,是一种直接装配于电路之上或者安装在熔断器底座中的“防过载装置”,其作用是“当电流超过规定值时,以本身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断”,是起到保护电器不被过大的电流冲击而导致损毁的作用。根据实际使用环境不同,其尺寸分为诸多种,用于PCB电路板的微型贴片熔断器、常见于各种电器以及HiFi器材的5*20mm规格、常见于功放的6.3*32mm规格以及在更大电压和电流环境中使用的大尺寸规格,依实际使用的电流数,亦会分为0.5mA、1A、3.15A等,除了基本尺寸及电流数,另一个保险丝的重要参数,便是熔断速度,有T熔断即Time-Delay延时熔断(俗称慢融丝),F熔断即Fast快速熔断(快熔丝),除了常见的这俩种之外,根据需要的熔断响应速度,还有FF、aR和uR熔断,即超快熔断,熔断响应速度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判断,“尺寸”、“电流数”和“熔断速度”构成了保险丝的三大主要参数。而在HiFi领域的各种器材中,小小的保险丝被赋予了各种属性,因为位于交流电进入器材本体内的最后传输环节,也可以说是器材输入交流电的前端环节,这个小小的玩意儿除了有时会被赋予与其身材不符的售价之外,更多的应该是“究竟对声音有多少的影响”了。
说完了这个小东西的基础认知之后,回到我自己这边。在结束了交谈之后,我先对于我俩争议最大的“SIBA”着手调查,想了解一款“工业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上官网去寻找datasheet,然后根据型号和以往的外观改变,来判断这个产品的来源是不是正常。我之前也跟身边的朋友推荐过大多数人购买的这款siba的丝,但是最终的调查结果。。。我只能向各位抱歉,我之前欠考虑,成为了“假冒产品”的帮凶,对不起!

好在卖家“很贴心”得在淘宝上给出了整根丝非常详细得各角度特写,从陶瓷外管上可以看到“siba”的品牌,179200型号,各种认证标识和导体的方向性,而且两端的金属帽是抛光处理的,显示出很高的亮泽度,这与我之前购买过的这款丝也是一致的,请记住这些特征,接下来的文章要考!
我在查这款丝的身份的同时,也在非特殊条件下所能浏览到的各大购物平台寻找保险丝,主要的目标是“每根的售价不超过一顿早餐,越15-20元”、“易于购买供货稳定”、“正规货源且与品牌datasheet符合”,抱着这三个基本准则,我去询问了身边很多烧友,甚至是一些品牌的主事人,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以下三款丝:SIBA 179200系列、力特239系列、舒特SMD-SPT系列。

SIBA 179200系列:德国品牌,产地未标注,T熔断,售价15元/根,盒装,一盒10根,工业用途,10根起售,建议与小伙伴拼单购买,可同尺寸同型号多规格混卖。
力特239系列:美国品牌,产地china,T熔断,售价0.3元/根,袋装,一袋100根,工业用途,1根起售,俗称“力特螺旋丝”。
舒特SMD-SPT系列:瑞士品牌,常见产地IN(印度),T熔断,售价12-15元/根,常见为零售,1根起售,实际为圆盘装(1000根)和袋装(100根),烧友口中的“舒特镀金陶瓷管”,国内最早由商家炒作而大热的“HiFi平价保险丝”。
我相信很多烧友看到这里,肯定心里在想“我们又不是来考电工证的!管你保险丝基础理论如何?”或者说“我们又不是搞采购的,管你型号和系列是什么”,最终就是一句话“声音到底怎么样!!!”
我当然也很好奇这些,当然试了!相关的器材是:老叶SpacEND one晶体管耳放,同品牌zero电子管动圈耳放,老虎鱼USB处理器及老虎鱼线性电源(35W、50W和120W,对!我有三个!)。
叶老师的器材统一使用的是力特239系列的丝,而老虎鱼的器材是力特215系列陶瓷管慢融丝和舒特SMD-SPT系列镀金管混用的,为了方便对比和具有参考性,统一换成了匹配电流数的力特218系列,也就是“玻璃管力特”,基于最常见的“鸡丝”来对比手头三种丝的区别。

力特218系列:玻璃管力特,鸡丝中的“拉胯鸡”,再常见不过的附带保险丝,用一个词形容,“能听”,仅此而已,声音质感粗糙,胜在“声音不会很偏”。
力特239系列:螺旋丝玻璃管,同为力特出品,比起218系列而言,中频的质感较为浓郁,减少了高频的“尖锐感”,中低频的密度及厚度增加,声音质感依然有力特独有的“粗糙”,但明显弱于力特218系列。
SIBA 179200系列:万能SIBA,在力特218系列“声音不会很偏”的基础上,声音的质感不会粗糙,声音透明感略占优势,不具有明显的染色,整体声音端正而扎实,也因为过于端正,会揭器材的“老底”。
舒特SMD-SPT系列:被吹了很多年的“万金油”,声音质感柔顺,但许多烧友吐槽的“声音很糊”是其特质亦是缺点,透明感和解析力均处于劣势,听感优势建立于前面所提的劣势基础之上。
我相信以上这段结论,是看这篇文章的很多烧友小伙伴最想知道的东西,特别好奇这个结论的小伙伴,看完之后就可以选择退出了,因为接下来就是很“玄学”的部分了。
还记得开头的时候提到的充满质疑的“SIBA纯银丝”么?售价12元/根,看似非常合理,然后随着深入的调查之后,这款商品的疑点越来越多,首先SIBA于1990年收购了位于多特蒙德的ELU,在10年前,也就是2010年左右就已经不再采用“管身印字”的方式来标注5*20mm小管了,这种印刷标注方式只存在于更大尺寸的fuse上,而且SIBA跟其他fuse品牌一样,是针对工业的,那么线身上是不会标注HiFi界常见的“导体方向”,因为在工业领域,只有“通”和“不通”俩个情况,不存在什么保险丝导体方向究竟是怎么放的,那么这款纯银SIBA丝的印刷就显得“画蛇添足”,另外SIBA一贯采用的是“合金端帽”,datasheet内不存在这款丝所具有的“抛光银端帽”的情况,详细的见下面我手头的SIBA 179200的图片。


至于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张很有意思的图片,一款确实是在差不多10年前出现的HiFi保险丝,却和SIBA这个品牌有点关系。

先从这个照片论证一点,10年前确实存在5*20mm的管身印字的SIBA保险丝的,因为这张图片没有彻底撕光贴纸,因此管身上是否有其他标记不得而知,但从SIBA的黑框LOGO来看,跟那款大热的“纯银SIBA”又明显不同,由此我提出我的质疑:
1.10年前的SIBA丝是否还能存在如此充足的不同电流数的货源?
2.诸多烧友购买之后,为何我看到了有烧友反馈“管身印字与照片不符?”
3.假如这款“纯银SIBA”不是10年前的正统SIBA产品,那么这款丝由何人制作,又为何如此包装?
假如有知情者,或者商家看到,望告知,不管结果如何,我感觉这已经不是“声音好不好”的问题了,而是关乎到每个购买这款“SIBA纯银丝”的烧友手中器材安危的问题!
再聊回上面那张SR20揭开贴纸之后里面是SIBA的图片,看似搞笑,甚至“科学党”此时要大骂诸多烧友交“智商税”了,但事实究竟是怎样的?SIBA的datesheet中除了所有的普通工业丝之外,在179200系列下面还有一个分类,“179200 SMD”,与普通的179200的区别在于“管身上印有蓝色SIBA LOGO”和“端帽似乎为镀金”,那这个又是什么?

在179200 SMD的品类最后一行,附注了这么一句话“Weitere zylindrische Sicherungen als SMD Version auf Anfrage /Further cylindrical fuses as SMD version on request”,翻译过来即为“根据要求提供更多SMD型圆柱形保险丝/根据要求提供更多SMD型圆柱形保险丝”,这个说法,也让我想起了多年以前某位大烧曾说过“SIBA是世界的FUSE工厂,90%的HiFi保险丝出自SIBA”,是不是这个说法和这个品类正印证了这个说法?我便开始了更深入的研究!
PS:我在帖子发出之后跟烧友的沟通中忽然发现了一个要点,您再翻回去看看,舒特的型号是什么?为什么有三个字母被我标红了?看完这个附注,是不是忽然间想到了什么?舒特的datesheet里是没有这个型号的,只有SPT和FST,对应的是陶瓷管T慢融和玻璃管T慢融,那这个“SMD”前缀,是什么?看到这里的小伙伴是不是忽然之间恍然大悟?
美国第一线,即烧友常说的“SR”,其实素来是有使用SIBA作为基底的习惯的,哪怕到现在的SR orange和SR purple都是用的SIBA作为基底,但品牌方对SIBA的基底会进行端帽重新电镀和冷冻等处理,让最终成品有不一样的声音表现,亦不排除SR本就是采用了SIBA的SMD定制fuse作为基底,那各个部件通过不同程度的定制,哪怕披着SIBA的皮,也有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产品。同样采用工业fuse作为基底再处理的有AM(audio magic),他们用的是力特的218系列作为基底,但AM的处理手法显得更粗暴一些:拆了,重新装导体和导电介质,然后再组装起来。这些品牌的关系有点类似于音乐丝带跟molex,这些小作坊不可能自己开一条流水线用来生产fuse的材料,那么选用有各种认证和质量保障的工业丝,然后进行再加工明显要靠谱得多。不管力特、SIBA还是舒特,在他们官网上都会有“Customer”这个选项,至于想SIBA这样很实诚得把定制做进datesheet里,可能也是德国人一贯的做事态度吧?!
最后是我在折腾平价工业丝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实践出来的一些实际情况,来解答几个困惑烧友的问题:
1.保险丝到底有没有方向?
我很明确得表示,“保险丝是有方向的”,不管是工业丝还是HiFi丝,都有一个方向的听感会优于另一个方向,HiFi丝会贴心得标注方向或者说在管身的标签上有一定的提示,譬如“顺着标贴文字的方向”之类的,但工业丝大多数都是光溜溜的,怎么辨别方向?看端帽,大多数工业丝的两头端帽上的文字是不同的,根据这个来判断到底哪头是哪头。
2.工业丝的方向有没有泛用的判断方法?
答案是:没有!起码手头三个品牌的工业丝,通过端帽来判断方向是可以的,但他们之间的方向性是不一致的,譬如力特不管239系列还是218系列,都是带品牌LOGO的那头在火线,而SIBA则是反过来的。
3.保险丝方向放反了之后有没有统一的声音表现方式来判断放反了?
答案是:大多数未处理的工业丝,有泛用的声音表现方式;但经过处理的HiFi丝,没有!三款工业丝,不管是什么品牌,放反了的情况下,都会出现一种“声音较为拘束”的情况,主要表现是低频的氛围感收紧、中高频结像缩小,但各自又有些许不同,譬如力特的丝放反了,高频会很尖锐,而SIBA的丝放反了,高低频两端的延展性会变差,可是前面提到的“声音拘束”的情况都有出现。至于HiFi丝,手头经手的并不多,却出现了各自的情况,有些放反了之后声音并不拘束,反而很厚润,可是两端延展性明显很奇怪;有些则是放反了之后结像急剧收缩,解析力空前可怕,但听感极为不适,但反过来之后听感明显就舒适和宽松了很多。
4.保险丝既然有方向,那机器附带出来的机丝是不是都是放得正确的?
答案是:没个定数,我目测下来是五五开,甚至可以说。。安装师傅随手装的!
5.那是不是机器一到手就要检查一下保险丝是不是放正了呢?
我的建议是:假如您购入的机器采用的是带保险丝底座的电源座位,撬出来看一下吧,反正重新放一放方向,不会影响保险丝的作用,而且不影响保修,至于那些入手的机器是内置保险丝的小伙伴。。。我建议就不要较真了,拆开机器就为了看下保险丝是不是放正了,大概率丝是正的,你的保修是没有的
6.舒特号称自己的丝没有方向,是真的么?
答案是:假的!舒特也是有方向的,但舒特也是我试到现在最艹蛋的丝,因为俩头端帽上的标记是一模一样的,我根本无法判断哪头是哪头,所以每根舒特都要上机去测试,而且舒特的保险丝有一种特质,假如是新的丝,无论怎么放,声音都是一模一样的,但在通电20-30分钟之后,正反的区别就会开始显现出来,通电时间越长,差异越明显,所以我试每根舒特丝的时候是最痛苦的,也希望大家看在这份苦力上,嘴下留情!
7.保险丝三要素对声音有什么影响?
重新复习一下保险丝三要素:尺寸、电流、熔断速度。尺寸各位也没法改变的,机器原带的保险丝是5*20mm规格的,您也没法把6.3*32mm的丝塞进去,而至于“电流”确实是很多烧友借助保险丝来改变声音的一个因素,有没有泛用性的改变?有!电流数越大,声音底盘越往下,声音越粗,这就是通性,但是这么做的代价就是失去了保险丝的“安全性”,因为当大电流超载的情况下,保险丝不会再熔断了,也就是说大电流的冲击将直接打坏您的机器,这种改变是有得有失的,自己衡量一下吧?至于熔断速度,也有一定的通性,但会根据保险丝是不是经过处理而改变,一般的情况下,F快熔的保险丝所呈现出来的声音,会比T慢融的保险丝更迅速,说直白一些,就是感觉解析力会有提升、透明度增加、结像收紧。
8.常见的保险丝有陶瓷管和玻璃管之分,俩者有没有什么区别?
答案是:有的!这个方面我至今也未能彻底摸透俩者之间的联系,但会有一些俩者之间差异的共性,另外还涉及到另外俩个方面:“是否填充介电材质”和“导体绕装方式”。先来说说管体的区别,倘若是同一家工业丝品牌或者工厂出产的同规格保险丝,一样的电流数一样的尺寸,俩者之间只有管身材质的区别,那么玻璃管的那个型号会有更好的声音通透度和更好的高频延展,而陶瓷管的型号会具有更好的声音润泽度和更厚密的听感,这是比较有共性的。另外后面的俩个因素,很少会出现在通售的工业丝上,填充了介电材质的保险丝往往容易拥有更悦耳的高频特性,但处理不当容易使能量感往中高堆积,让耐听度降低;而绕装方式会比较特殊,现在我见到的可肉眼确认的特殊绕装方式,只有力特239系列的螺旋丝和AM的前旗舰采用双股细导体,力特239系列因为更密更长的导体绕装在尼龙棒上,比起力特218系列透明管更厚润的听感是否因为这个因素而改变还有待考证;AM的前旗舰采用的双股细导体带来的细腻厚润的听感确实比起现旗舰单股粗导体的澎湃有力而言更得烧友喜欢,可是因为组装过于繁琐且良品率低,前旗舰也因此停产了。至于更多的信息,我只能给出我的头绪,更多的细节我也还在挖掘,实在抱歉
调查方向:谐振系数、电荷反射、导体长度、导电系数
9.通常的说法是“换HiFi丝要比原机电流数大一倍”,这个说法合理么?
答案是:看情况!原机是T慢融的,在更换F快熔的时候,建议是要比原配的T慢融采用更大的电流数,并不是为了得到上一条说的“更厚重的声音”,保险丝的对熔断速度的不同响应速度,是根据电流来判断的,打个比方:原机是T慢融1A的保险丝,那么当机器负载在短时间内达到1.2A时,保险丝是不会熔断的,但机器的电流在达到1.5-1.7A时,会瞬间熔断,T慢融是能短时间承载超过自身电流数限制的负载的,但是承载的时间和实际通过的电流数成反比,电流越大,熔断速度越快;而这个情况到了F快熔这边,额定1A的F快熔保险丝,在通过电流达到1.1A的时候,可能就会瞬间熔断,更别提1.5-1.7A的瞬时电流了。那么这个情况到了实际使用时,是怎么样一个情况?很多机器在上电的一瞬间,也就是“打开开关”的一瞬间,瞬时电流可能是额定功率的数倍,因为我手头的排插自带了一个表头,可以看到排插上的用电器材实时的情况(每秒刷新),以实际情况来说,我的zero电子管耳放,实际运作功耗是75-80w(瓦),电流是0.3-0.5A(安),但是在上电的瞬间,电流可以到达1.7-1.8A,反观功率其实是缓缓上升的。原机是T慢融的1.25A力特239螺旋丝,我在更换其他工业丝的时候,基本会采用1.25A这个电流数进行平替,因为这样才能做到尽量排除其他影响因素来判断丝的生硬,但是我在换HiFi丝的时候,倘若标注是T慢融的,有1.6A这个档位的话,我会选择1.6A的,这是出于声音和安全性的一个平衡有,因为天知道厂商后续对这根丝干了什么,万一承载电流没那么大,上电的一刹那,保险丝就没了;但假如想换的丝并不知道是T慢融还是F快熔的,或者说明确表示是F快熔的,我会选择2A的档位,因为瞬时电流是1.7-1.8A,肯定不会触发2A的熔断界限,不然我上电的一瞬间,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上千的毛爷爷就瞬间没有了。各个商家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减少各种纷争,所以统一建议“比原配的保险丝电流要大一倍”,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妥协后的说法吧。
10.HiFi丝跟工业丝究竟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值得去画这个价钱购入HiFi丝?
这个我没法给出基于我个人的主观断定,每个烧友的消费层次和消费欲望都不同,消费能力也不同,我只能聊聊他们之间的区别。工业丝有哪些特点?实惠、安全、靠谱,这三点是工业丝最大的优点,但它有没有缺点?存在优点就肯定有缺点,说穿了就是“声音不够HiFi”,因为工业丝都有一个特性“声音不会很偏”,哪怕糊得像舒特一样,其实声音也没有非常得极端,但是这也造成了工业丝在“改变声音表现”方面,肯定是做的不到位的。但纵观HiFi丝,从相对较为廉价的HiFi-tuning到高价的PH0和brimar,随着价位的提高,其声音的特性越为明显,甚至到了“一丝定生死”的程度,这种剧烈的变化性,在烧友眼中可能是“很愉悦”的,因为当毛爷爷花出去之后带来的正反馈能刺激得多巴胺都喷出来,可是从全局性来说,这种变化真的非常得主观。每个品牌在设计一款产品的时候,绝对不可能是塞一颗天价HiFi丝进去调整的,也不可能基于天价HiFi丝来做最终产品的定版,最终的声音表现全都是基于平价的工业丝,因为不管从成本还是品控来说,工业丝无疑是最稳妥的选择,谁都不想机器到手一上电就烧保险丝吧?而且越是天价器材,这种趋向越严重,身边诸多拥有重磅级系统的烧友都是一圈保险丝玩下来,乖乖挖出原丝塞回去,因为换到最后,他们都不认识这是他们这个品牌的器材所拥有的的声音了。好像有些扯远了。。。HiFi丝究竟有哪些特性?比起工业丝,随着价位提高带来的是透明度和细节揭示力的增长,同时带来的还有各个品牌对于三频分布的变化以及高低两端延展性的增强,这些都是在工业丝上没法得到的,因为工业丝绝对不可能在十几块的价位里给你端帽多层电镀、也没法给你导体深度冷冻、也没法做到定制稀有金属导体,就跟入门HiFi器材和Hi-end器材去比拼素质的同时还要去PK声音表现的素养一样。至于想不想换、该不该换?丰俭由人,自己决定吧!但切记我之前提到的更换保险丝时要注意的问题,别到时一上电,电源一亮一黑,毛爷爷跟你say goodbye,到时别说多巴胺了,可能直接气得尿都要喷出来了
在你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挑选出来的这三种丝,可能已经在熟悉的烧友小伙伴手里了,我也很期待他给我的反馈,最近论坛里出现了好几篇关于保险丝的文章,也并不是想蹭热度,而是某些不可抗因素导致我的内容难产了,至于只是一句话带过却不跟各位烧友小伙伴解释清楚的推荐。。实在抱歉,起码我做不到!

以上就是我憋了好久才凑出来的内容,之所以很久。。。是因为前阵子魔都停摆了,我想下手买保险丝都没有办法,只能瞪着购物车和订单干着急,也希望在平价保险丝里寻找目标的小伙伴能从这篇文章里得到一些启发,另外最后的最后,我寻求一下大家的帮助,在工业丝领域还有另外俩个品牌我很敢兴趣,一个是法国的farrez mersen,简称“罗兰”,我有幸听过这个品牌大尺寸的保险丝,印象比较深刻;另一个是bussmann,是美国的品牌。假如有这俩个品牌稳定且备货齐全的货源的小伙伴,希望可以私信我,万分感谢!!
本文参考官方datasheet:
SIBA:
https://siba.de/upload/Downloads/kataloge/SIBA_GSS_Katalog_2020.pdf
Schurter:
https://www.schurter.cn/content/download/676806/13553636/file/Product_Overview_Fuses.pdf
LittleFuse:
抱歉,没有下载地址,web页一个个品类列着,每个型号点进去看各自的datesheet
https://www.littelfuse.com/products/fuses/cartridge-fuses/5x20mm-fuses.aspx

最新回复 (71)
- zhangweifeng1月前引用3楼好帖帮顶
cjm123 发表于 2022-6-23 07:24
抛开时局论英雄都是扯淡,我起码是这么理解的,所以舒特的丝其实也要看当时热度起来的时候是怎么个情况
舒特感觉声音偏浓 厚重,有非常明显的镀金声音特质(帽子镀金)。通透度 细腻度欠佳,一般我不会推荐别人买 ...
当时HiFi算是第二波大热,第一波是90年代港澳台刚辐射到大陆的时候,在那时第二波大热的时候烧友的器材普遍从“传统播放媒介”往“数字播放媒介”在转变
但是那时的界面。。经历过的烧友都懂的,“数码声”可谓是满天飞的一个词条,“怎么消灭数码声?”就像那时的ZZ正确一样,必须要干,而且要办得彻底
我记得很清晰的就是。。。“感觉系统数码声怎么办?换舒特!”,有“天价名机选用”作为背书,售价全靠编故事,利润可观供货足,瞬间就炒起来了
但是现在回看一下,那些天价名机,用的都是标准的非镀金帽的SPT系列或者是玻璃管的FST系列,很多烧友都没有注意那个“SMD”是什么含义。。。
就跟SIBA的179200 SMD一样,舒特的“SMD-SPT”其实就是SPT陶瓷管的“镀金帽子定制款”,为了得到“暖厚”的声音,而特别去做了端帽镀层
试想下,假如那些天价名机用的都是这款“SMD-SPT”,那么器材本身的声音到底能偏成什么样,才能在搭配这款丝的情况下做到那样动听?cjm123 发表于 2022-6-23 07:24
确实很多烧友都盛赞AM的前旗舰,也有很多烧友一致认同SR Blue是一条不带明显特性的“素质加强丝”
舒特感觉声音偏浓 厚重,有非常明显的镀金声音特质(帽子镀金)。通透度 细腻度欠佳,一般我不会推荐别人买 ...
AM的前旗舰停产我或许还能理解为“美国黑人大妈实在装不动了”,因为内部填充蜜蜡再加上双内丝的装配实在太繁琐了
那么SR Blue到SR Orange的过渡。。我感觉是SR这个品牌为了做出自己品牌的独特性而强制做出的一次“断腕”
当时SR Orange推出的时候,褒贬参半,听过SR Blue的烧友一致觉得SR Orange的染色过于刻意了,反而没了SR的特性
但是没听过SR Black和SR Blue的烧友,却多半对SR Orange投以称赞,因为觉得在素质带来一定提升的同时,染色非常讨耳朵喜欢
但现在的SR Orange到SR Purple的过渡,我感觉是“给你们洗了一波脑,然后逆向涨粉一波”,我还没试过SR Purple,可是身边有烧友换了整个系统的8根。。。都是Purple
这有点当时吹SR Blue是可以复用的那股风头了。。。让你们觉得Orange不能复用,然后再搞出个能复用的,带动一波销量,反正个中滋味品着有些难受- cometoday11月前引用13楼SIBA那种带方向的声音偏冷
- cometoday11月前引用16楼
偶系aven 发表于 2022-6-23 08:09
假SIBA放我系统听了三分钟就听不下去了,有点冷,有点数码声的味道,大佬点评的舒特镀金陶瓷是有方向性,比较坑爹,要自己试方向标记,正向润,反向刺。
这个正是狗哥对于那种SIBA丝在“声音”方面的困惑。。。
因为我也用过这条丝,而且时间不短,刚上机的时 ... - 引用17楼大佬开始烧保险丝了?
- neverwinter1月前引用18楼
偶系aven 发表于 2022-6-23 08:09
很正常,很多接插件和线材也是这样,收紧是好事,比散了强,如果收紧了觉得薄冷刺激是系统太虚,厚度不足
这个正是狗哥对于那种SIBA丝在“声音”方面的困惑。。。
因为我也用过这条丝,而且时间不短,刚上机的时 ... - 引用19楼前来支持
- 引用20楼舒特不标方向确实非常操蛋,有的机器原配舒特,根本分不清方向
- 引用24楼罗兰我找了好多家,基本买不到。bussmann似乎有挺多家卖
- 引用26楼最近把siba的玻璃管和陶瓷管都集齐了,玻璃管会更hifi一些
ChristianRiddle 发表于 2022-6-23 08:39
bussmann我也看到过不少家,但是都是在闲鱼上卖的,真假不去管它,供货渠道我不是很敢保证
罗兰我找了好多家,基本买不到。bussmann似乎有挺多家卖
再来就是bussmann其实分产地的,最早之前有过UK产的,其实这是个英国品牌,后来卖给了美国
但接下来一段时间有USA产的,最近又变成MEXICO产的,有了wattage换了产地声音表现断崖式下跌的先例,实在不敢贸然下手
至于farrez mersen的丝,我哪怕在国外平台上去找,也很少能找到稳定的供货渠道,基本都以大号的高压熔断丝为主,5*20mm的实在太少见- RacingAK471月前引用30楼已收藏,来学习
- flight88881月前引用34楼舒特在十几年前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就有过一次争议,其实当时就有人质疑为什么国内的高价舒特hifi保险丝在原厂的产品目录里没有。之后就有爆出其实舒特就是工业保险丝,然后到了国内再做管身印刷,甚至做了纸盒包装。所以至今舒特的hifi保险丝还有两种包装一种是塑料袋封装的,一种是有盒子的,然而价格要相差一倍(当然塑料袋装的一直宣称和盒装的就是一样东西,也要100多一条了)。我差不多10年钱也入过一条舒特的,2百多还是3百多忘了,给我的印象很差,声音和很多评价一样,厚重而且解析差,和我当时玩的其他同价位保险丝如hifituning古河等声音素质方面明显差很多,之后就看到了前面说的那个故事,再结合自己玩的感受觉得可能确实如此。
不过如今十多年过去,这个市场其实发展的已经很成熟了,就如楼主讲的,舒特也是保险丝行业的老牌大厂,这种工厂在如今的资本环境下,为一些特殊需求的客户去定制一些产品其实是非常有可能和正常的,而这些定制型号自然也不会出现在原厂的常规产品目录里。所以现在的舒特hifi保险丝是否还是当年那个换皮肤的工业丝还真说不上。 - tommynsx19831月前引用35楼学习了 十块以内的声韵最适合我
在! 发表于 2022-6-23 09:39
好家伙。。。您短短的一段话,信息量之大,我想提得点密集到我都需要顺一下逻辑和梳理一下语言。。。
大佬大作,必须学习!原来 bussmann还分产地,怪不得声音有差异。这个玩到后边还有银柱直接的玩法,不晓得 ...
1.很多工业丝都会有产地和批次之分的,乃至HiFi丝都会有批次的差异,像早期力特的丝再美国原产,但仅仅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后来转战墨西哥,又到了东南亚,最终还是我们自己国产自产自销,我相信这些原产地的变更肯定转变到实际声音表现上肯定有差异,更别提批次之间的差异,工艺上、用料上、标准上都会有变化,所以保险丝这个玩意儿。。。一个时间段是一个时间段的声音,很有可能您基于数年前入手某款丝的听感和现在入手这款丝的其他烧友的听感会有天差地别的差异。
2.身边亦有不少烧友曾经尝试过银柱、铜柱乃至单晶铜柱直联的玩法,这种玩法是完全放弃了保险丝的安全保护作用换取听感的变化,可是最终这些烧友无一例外得都回到常规的保险丝上去了,他们给出的答案基本上都千篇一律“初听很惊艳,各方面都显著提升,但是听久了就觉得声音很没修养,急躁且粗野”,采用金属棒连接,应该说是彻底改变了导体的形态,其表面积的变化是声音表现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再来就是采用金属棒直联,保险丝的安全保护作用是彻底舍弃的,依靠的完全是电路前端在强电箱内的空气开关或者漏电保护器来进行保护,一般这俩个装置的断路阈值大概是10-20A左右,也就是说除非器材发生损毁断路,这俩个装置是不会跳闸的,漏电保护器的防漏电作用只是防止漏电,保护的是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与器材是否大电流过载没有关系。
3.最后一点其实关系到一个“心态转变”的问题,我相信一根SR Orange的损失其实对您只是短时间内的巨大冲击,但心态的变化是您对“保险丝”这个周边有比较强烈抵触的原因。之所以称它为“周边”,我的认知里,这个小东西更像是“补足画面美感的最后一块拼图”,其优先性远远低于器材大件和各类线材,甚至一套调校得当的系统根本就不用考虑去更换保险丝,只有在调整完所有的线材、使用环境和各种因素之后,发现声音仍有些许的短板,恰巧某款保险丝可以保留住原有的声音水准并且精准解决短板缺陷的情况下,我会觉得有必要去试试看这款丝。毕竟系统的搭建最终的作用是“让音乐符合自己的审美,可以让自己沉浸在音乐中寻求片刻的惬意”,我也时常会有边听音乐边思索顺便疯狂寻找某款产品来调整声音的过程,但这仅仅是在系统中融入了新的器材亦或者是器材升级之后整个系统声音产生明显短板的时候,随着系统的完成度越来越高,我甚至都不会去考虑要动里面的任何东西,“被游戏所游戏,还是成为游戏的主宰者?”,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flight8888 发表于 2022-6-23 10:05
很负责任得说,如今的舒特依然是我们熟知的那个舒特,同样的制作方式、同样的调音手段、同样的“糊”,我跟您应该是差不多时间也入手过一根舒特,当时定价在150-250不等,可是对比如今到手的舒特,各方面其实没有差别,唯一的区别可能是因为偷工减料,端帽上的印字越发模糊了。至于“换皮工业丝”这个称呼,我不是很认同,它的型号其实已经很明了得表示了它的身份:SMD-SPT,是舒特标准SPT系列的产品,然后是SMD,也就是“客制化”,至于是谁客制的,又基于什么原因或者企图去定制的,倘若以后我机会有了解到这方面的信息,我倒是很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
舒特在十几年前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就有过一次争议,其实当时就有人质疑为什么国内的高价舒特hifi保险丝在原厂 ...- tendermoment1月前引用43楼bd 帮顶
- flight88881月前引用47楼
偶系aven 发表于 2022-6-23 10:56
声韵个人认为最好的就是一开始出的那批纯银快熔的,虽然谈不上有多好,但性价比真的上天,这事也差不多10年前了,和同样hifituning最便宜的那个纯银相比,声音至少有8、9成相似,除了低频差么一点点外几乎一样了,但差价10倍不止。但这批声韵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非常容易断。好像现在这款也没了,之后出的都是银合金不再是纯银了,虽然耐用性提高了,但声音上下降了很多,后来也出了价格更高的几款,但是个人觉得声韵的保险丝越贵越难听。不过总的来说声韵的保险丝在众多国产保险丝里,声音还是比较健康的,而且虽然价格现在涨了不少,至少不算黑。
我也把玩过声韵的丝,从普通的白丝,到稍微进阶一些的红色、黑丝甚至曾经出现过一时的蓝丝
但我对声韵所 ... - hcb00004241月前引用49楼大作,描述详尽很具有产考意义,玩儿保险丝挺难的,容错率低多数出来的声音过于偏科
- 引用50楼
flight8888 发表于 2022-6-23 12:56
这个现在还能买到,我买过没啥特别的感觉
声韵个人认为最好的就是一开始出的那批纯银快熔的,虽然谈不上有多好,但性价比真的上天,这事也差不多10 ... - 187425739811月前引用55楼机器正常的话,保险丝是不是多余的。拿银线代替音质会怎样,试一下,在换回保险丝
- tianluo4sc1月前引用56楼难得一见的好帖
- flight88881月前引用63楼
偶系aven 发表于 2022-6-23 20:26
也没什么可惜的,并不一定比你讲的那3个工业丝好,当时我也正好是玩胆机,纯银的保险丝声音偏向性还是挺大的,适合用在胆机上,我那时候也玩一些晶体管耳放,试过声音其实都不太好。一般来说像这类保险丝我还是比较推荐那些从来没玩过的入门发烧友,投入不高,体验正好,如果能琢磨出换保险丝也能改变机器声音,那也是多了一个玩的方向。当然听不出或者认为区别也就这样不是很大,那也至少今后可以少花点钱了。
您给出的时间很详细呢。。。我在当时还在随身往台式转变的初期,或许是错过了时机,这款声韵当时肯定是错 ...
如果真的玩进去了,我个人还是推荐有条件可以玩一些高端进口的,毕竟保险丝对其他那些周边像线材、插件、避震等来说还算是比较便宜的,几百块钱就有一个比较高端的体验,而那些上千的基本上已经到顶了。其他那些扔个万把块都还是平常的。目前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的是hifituning的黑管金银,可能这款技术上已经落后了,但声音整体比较均衡,我比较看重的这款声音的流畅性,密度,以及润泽感都不错,千元以内在不错听感前提下性价比很高一款,我现在很多机器里都是这个,胆机石机都很适合。 - 引用68楼好贴,玩下来和楼主感受基本一样,尤其是舒特保险丝方向性那部分,我的机器要放4枚保险丝,4枚舒特的方向性确认没了半条命(补充一点,舒特保险丝有个体差异,有几枚运气极好的可以不糊,带暖声,人声有磁性,我买了几百枚舒特,也只选出2枚,没凑齐4枚)
目前一直玩玻璃管保险丝,已经放弃陶瓷管,陶瓷管的声音总是紧巴巴
玻璃管中力特其实是比较烂的底子,国产的质量参差不齐,有几款作为基底远超力特(不是卓越,华畅等那种贴牌玻璃管) - 游客73楼
发新帖
主题数 460490 | 帖子数 7987403 | 注册排名 2 |
精彩推荐
- 耳机大家坛【家学渊源】丹娜·泽姆佐夫
- 耳机大家坛求蓝光碟资源:欧洲音乐会30周年套装(1991-2021)
- 全球主机交流求个图床源码
- V2EX小白第一次买台式机 12700+32g 内存
- 耳机大家坛终于试听到了金砖2代跟JE特调了
- 全球主机交流有老哥知道vmess怎么修改uuid么
- V2EX帮忙看看是不是这样,安装 Kubuntu 到 U 盘, boot 却安装到 Windows 所在的磁盘,如果是这样,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 全球主机交流有没有比较大比较靠谱的ovh代理商?
- 全球主机交流以前坛友给过查域名建站历史记录的
- chiphell需要加一根NVME 2T的盘
- V2EX救: Zoom 出奇的卡顿?解决方案?
- 全球主机交流cdn.jsdelivr 被Q了吗,昨天新电脑打开自己博客一直卡